近日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就率先组织了一场以“互配对、促协作、谋双赢”为主题的机械装备产能配套对接会,本土的一些领军企业如群峰机械、佰源机械、泉工股份等,都将上亿元的采购大单留在本地,与南平机电、镇星钢材等企业达成合作配套关系。今年泉州市政府1号文件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的18条措施,文件中提出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的相关政策。其中,对市级行业协会在市域内举办行业性产品推介、供需对接、协作配套对接等活动给予支持鼓励。
同业手拉手,合力降成本。
在对接会上,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部分会员单位公布了今年的采购需求,其中佰源机械就有1.3亿元的采购需求,包括卷布机800台、折布机1000台等;泉工股份对钢板、型钢、电缆、电机、钣金等零配件的需求也达到1亿元;德源轴承则需要用于车间改造的机器人等。
该协会秘书长张跃良告诉记者,在今年1月28日,群峰机械发布了关于《优先采购泉州装备协会会员企业产品》的通知,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和响应。之后,南方路机、群峰机械、泉工股份等部分龙头和代表性企业发布了采购需求,并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即同等质量、价位等情况下,将优先采购本土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泉工股份与镇星钢材、群峰机械与南平机电及南安市长盛建材机械有限公司、水南机械与德源轴承、佰源机械与凯嘉金属制品、恒容冶金机械与伍重机械、雄辉砖机与华达空压机等多家企业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并进行了相关项目的签约。
张跃良表示,活动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倡议行业间团结协作,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共度时艰,协同发展。
本次供需对接会的指导单位泉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支持和认同,并鼓励相关行业协会积极响应,展开内部配套对接。该负责人介绍,从2013年至2015年,泉州在全市开展了“万家企业手拉手”三年行动,按照“互配对、促协作、谋双赢、见实效”要求,政府和企业一起发力,推动泉州产业集群大发展、大提升。
他建议泉州市的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可以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培养机器人制造行业的人才。
引入“众包”、“众扶”。
据悉,为了推动泉州高端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提升服务行业和会员的水平,进一步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福建省首家装备制造行业众创空间“装备智造众创空间”项目将落户泉州。
该平台由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这一非营利组织机构创建运营,并具有双向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为创客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推进相关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可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推进泉州装备制造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众创空间将通过服务平台分担和解决产业的难点难题,包括“众包”和“众扶”。“众包”是指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最大限度地利用大众力量,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生产及生活服务需求,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开拓集智创新、便捷创业、灵活就业的新途径。“众扶”表现为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构建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
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装备智造众创空间”的建设将有助于形成行业创业创新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的对接通道,搭建多方参与的高效协同机制,丰富创业创新组织形态,优化科研、人才、技术、管理、资本等资源的配置方式。
特种作业机器人成热点。
对接会上,针对当前热门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如何助推产业升级”话题,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钦达作了专题演讲。他表示,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重点是要加强应用工艺设计及系统集成研究,突破国产化主机及核心零部件规模化发展;大企业注重技术合作、资源整合并购与可靠性品牌,小企业注重专机开发与服务,竞合发展;以低成本及可靠性为目标,攻克通用6关节机器人、物流搬运机器等技术。
曾钦达认为,接下来特种作业机器人将会成为行业热点。“当前该行业发展不成熟,太分散,不具备健全的标准体系;此外,还需要加强机构、感知、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注重产品美观品质、用户实用化体验、人机交互易用性;加强机器人技术与相关行业的嵌入融合,应用于智能家电、物流电商、医疗康复等行业。”他表示,泉州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瓶颈是专业技术人才稀缺,并且机器人制造企业必须重视标准化,企业一旦能够确立起行业标准,就可以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对整个行业来说也能培养出一支标准化的专家队伍,具有社会效益。
比亚迪一天两起新能源车起火先进美军也需采购中国螺丝 国产紧固件在美仍有巨大需求天轮基本介绍上海集优:市场刀具规模庞大 占有率仅2.7%弹簧钢热轧盘条简介我国只有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才能实现“由大变强”英首次在自然界生物体上发现机械齿轮结构中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