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机床产业需注重核心技术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6 点击:13
中国机床行业历经60余年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整体上“大而不强”。近年来,我国金属切削机床的产值数控化率为52.5%,但比韩国的88%低30多个百分点。中国台湾基本不做经济型数控机床,但目前我国的数控机床仍以经济型为主,产品附加值很低。
“十二五”期间,中国机床产业发展势将出现重大的趋势性变化,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向现代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工信部起草的“支持行业兼并重组”政策已上报国务院,该行业重组政策被称为十大产业兼并重组政策,政府将从金融、财税、资源配给三方面支持大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其中,装备制造业位居第一。商务部也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装备制造业等进口重点支持领域给予一定关税减免。可见,在全球经济向好发展环境下,兼并重组将再次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很多企业也跃跃欲试,准备整装旗鼓,大干一场。
然而,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产业极待“翻身”大背景下,兼并重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一路坦途,甚至可能是危机四伏的,问题在于兼并重组不是单纯的资本收购,扩大产能,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品牌开发能力。很多企业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兼并重组后不懂得如何将技术集成起来、对资源进行科学配置,达到自我消化。那么,如何在“十二五”热络下,做出切合发展实际的战略性决策,有效防止盲目跟风或准备不足而造成“兼并后遗症”,真正做到“11>2”,企业需要“冷思考”。
张教授指出,兼并重组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不断进行的过程,站在市场战略和技术进步的高度上来讲,其基本特征和成功要素有三点:在最佳的时机;关注并购对象的核心技术;关注特定客户群。应避免不求实际,盲目跟风,防止技术空心化,处理好企业文化的融合,将控制权落到实处。
基于机床产业兼并重组的前车之鉴和产业政策的扶植,中国机床产业未来还将不断地通过兼并重组来取长补短,然而兼并重组对中国机床产业来说并非“捷径”,而只是“路径”。


钢材需求减弱趋势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低库存高成本钢价底气十足
四川全力推进钢铁行业环境保护专项检查
横沥通过产业集群紧抓机遇打造模具品牌
CIAAR展商:合肥达因与电装公司合资
韩国钢厂预计不锈钢冷卷需求将回升
江苏先进流体工程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东莞模具机床类为主产品 意向成交额1.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