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市维持“钢价超跌、钢厂超产”现象时日已久,给人的感觉是钢厂越亏越产。虽然市场对钢厂如此不可理喻的行为感到惊愕,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钢厂持续高产,或许也不是钢厂本意,钢厂“减产救市”没有那么简单。
银行贷款利率的诱惑
在贷款需求的诱惑之下,钢厂只能全力生产,保持钢企表现上积极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如这样,钢厂方能顺利从银行获取相应贷款,以便投资其他产业和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钢厂全力生产,仅仅作为一个融资工具而已,有摒弃钢市供求关系的意味。
稳定市场份额
另外一个原因,稳定市场份额,为以后的行情好转打好市场基础。钢厂之所以不愿首先减产、多选择观望他家先“吃螃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护已有的市场份额。为了防止已有市场在有需求的时候能够快速供货,为保证现有市场占有率稳定,钢厂宁愿通过一系列的订货、结算优惠政策补贴代理商,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市场。因为钢厂一旦停产,至少需要2个月以上的时间方能重新形成产能。
维持良好的数据
据知情人士透露,钢厂逆市维持高位生产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和各级地方政府需要维持相对较好的经济数据有关。十八大召开在即,各级地方政府不允许经济数据太过难堪,所以会利用行政命令等一切手段要求辖区内的企业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旺盛。做给上面看的,至于会产生何种后果,暂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待敏感时期结束之后,相信各级政府会在各方面给予听话企业一定的补偿。
国企完成“分摊任务”
中国的钢铁生产企业以国企为主,这也就是为什么6月上旬全国钢厂的操作有分化趋向。大型钢厂产能不降反增,而小钢厂(也就是常说的民营钢厂)产能顺市下降。分析人士认为,钢厂之所以出现如此结构性的分化差异,除了小钢厂“船小号掉头”之外,双方各自承担的不同义务在此刻明显体现出来,国有钢厂必须完成“分摊任务”,而民企却不必受此影响。
钢厂不敢也不愿贸然减产
一般来说,国企的福利待遇较好、成本控制能力较低,国有钢厂的成本比民营钢厂高,而从机器折旧程度考虑,新钢厂的生产成本比老钢厂高。因此,不同钢厂边际利润的差异很大。在价格下跌行情中,虽然会有部分钢厂的边际利润为负,但也有部分钢厂仍存在一定的边际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边际利润的钢厂正常生产,而其他钢厂却会为了维持市场份额或者营销渠道的稳定被迫生产,最终使得钢材供应量持续高企,难以对钢价起到提振作用。
成本对钢价的支撑作用主要是通过钢厂的减产来实现,但钢厂减产措施的效果较为有限,也较为短暂。由于高炉的点火成本高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不到极端情况,钢厂不会轻易熄灭高炉。在亏损不太严重的情况下,钢厂往往会通过减少投料等措施来进行弹性减产,而不会关闭高炉。这样的话,一旦接到较为理想的订单,钢厂就可以迅速恢复粗钢产量,最终压制钢价走势。
此外,小钢厂反应速度快,库存低,消耗一定库存,在亏损情况下就会减产;而大钢厂要观望,要考虑社会和就业等问题,也会消耗库存,但等他们开始减产了,小钢厂早就减产完毕了,开始增产了。
黄岩模具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浅谈:中国紧固件企业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益”?中国钢材出口频频遇阻 后期增长逐步回落大连数控机床将提供航天领域制造装备模具设计技巧——材料选择航天精工开发大底脚螺纹抽钉紧固件通过转厂生产评审弹簧用材的两种处理方式北重特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