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去年刚刚扭亏的钢铁业来说,今年一季度又出现了盈利大幅下降的情况,让人感到钢铁业的“春天”远未到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委员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了钢铁行业pmi指数。4月份该指数为48.2%,较上月反弹5.2个百分点,达到近8个月以来的高点。但钢铁行业pmi指数已连续12个月处在50%的荣枯线以下,反映出钢铁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
近期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钢铁行业实现利润181.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6%。中钢协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一季度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企业达到了50户,占中钢协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49.5%,亏损企业亏损额103.55亿元,同比增长27.31%。数据还显示,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110.53亿元,增亏34.33亿元。此外,一季度34家上市钢企实现营业收入2660.05亿元,同比下降18.37%,亏损15.55亿元,亏损钢企16家,接近一半,说明钢铁业形势仍十分严峻。
随着4月中旬以来矿价的快速反弹,当前钢厂盈利空间再度被压缩。分析师认为,钢铁行业已连续多年保持微利或者亏损的局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行业连续7个月亏损,从2009年5月起,钢铁企业遏制住亏损局面,实现盈利。但到2010年下半年又回到了亏损边缘,直至2011、2012这两年出现巨额亏损。尽管受惠于原材料的大幅下滑,2014年钢企盈利出现好转,钢协会员企业实现利润304.44亿元,同比增长40.36%,但钢铁行业面临的亏损压力和行业背景却没有丝毫改变。
在亏损的同时,钢铁企业同样要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目前无论是民营钢厂还是国有钢厂,资金链都非常紧张,都不同程度地面临银行抽贷,银行给出的抽贷主要原因是钢铁产能过剩,认为风险再度加大。一些民营钢企情况更加严重,有的甚至抽贷比例达到40%。
中钢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大中型重点钢铁企业的银行借款同比下降了5%,按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截至2014年底总计银行贷款1.33万亿元粗略估算,银行借款比2013年同期减少了大约650亿元。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称,这其中不乏银行抽贷和不予续贷的问题。
与此同时,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在连续3个月下降之后,4月较3月份微升0.1个百分点至50.8%。该指数已连续16个月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显示当前钢贸商蓄水池功能作用持续减弱,销售压力向钢厂一方转移,钢厂库存压力加大。专家认为,社会库存和钢厂库存的一增一减说明钢贸商对后市依然信心不足,继续去库存。随着钢贸商订货积极性的减弱,市场上投机性操作将变得更少,资源主要靠终端来消化,缺少中间蓄水池环节的缓冲,钢厂承受的库存和销售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钢铁行业的冬天还未真正结束。从目前钢企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看,钢材需求已经接近饱和,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需求在下降,加上银行不再续贷的压力,更多钢厂在后期恐怕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大连机床集团孵化基地制造项目完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到2025年预计达到7700万辆数控金切机床的高速主轴系统大连重工研制的多功能舱室焊接机器人正式上岗为推动动车组制动盘紧固件国产化 航天精工快速响应四川省机械行业订单减少中国机床产业急谋转型 形象有待提高钢材易出现腐蚀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