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产钢材17311.89万吨,同比增加3562.52万吨,增长25.91%;预计2005年全年将产钢35936万吨(包括重复统计部分),同比增加钢材6213万吨,增长20.9%;扣除重复统计部分的钢材后,钢材增长幅度将会低一些。
2004年上半年,钢材产量的增加幅度钢产量的增加幅度铁产量的增加幅度;而今年上半年正好相反,钢材产量的增加幅度
按六大区域分,华北地区上半年共产钢材5235.02万吨,占全国钢材产量的30%,同比增加1290.92万吨,增长32.73%;东北地区上半年共产钢材1854.9万吨,占全国钢材产量的11%,同比增加263.85万吨,增长16.58%;华东地区上半年共产钢材6013.76万吨,占全国钢材产量的34%,同比增加1211.14万吨,增长25.22%;中南地区上半年共产钢材2700.43万吨,占全国钢材产量的16%,同比增加529.55万吨,增长24.39%;西北地区上半年共产钢材500.74万吨,占全国钢材产量的3%,同比增加129.57万吨,增长34.91%;西南地区上半年共产钢材1007.04万吨,占全国钢材产量的6%,同比增加137.49万吨,增长15.81%。就上半年钢材产量区域分布比例同期比较,除华北地区增加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减少1个百分点外,其它地区保持同等增长幅度。
2,2005年年上半年钢材流向的区域分布及其同期比较
今年上半年,协会对68家重点统计的钢材生产企业的钢材流向进行了统计,合计统计钢材产量为11286.45万吨,占全国钢材产量的65.19%。按六大区域分布,华北地区上半年共流进钢材2090.88万吨,占全部统计钢材产量的19%,同比增加507.85万吨,增长32.08%;东北地区上半年共流进钢材855.20万吨,占全部统计钢材产量的8%,同比增加193.92万吨,增长29.32%;华东地区上半年共流进钢材4372.45万吨,占全部统计钢材产量的38%,同比增加554.17万吨,增长14.51%;中南地区上半年共流进钢材1866.10万吨,占全部统计钢材产量的17%,同比增加178.44万吨,增长10.57%;西北地区上半年共流进钢材502.54万吨,占全部统计钢材产量的4%,同比增加26.19万吨,增长5.50%;西南地区上半年共流进钢材878.02万吨,占全部统计钢材产量的8%,同比增加44.71万吨,增长5.37%。上半年共出口钢材721.26万吨,占全部统计钢材产量的6%,同比增加382.70万吨,增长113.04%。就上半年钢材流向区域分布比例同期比较,华北地区增加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加1个百分点,出口增加2个百分点,其它地区都是减少,华东地区减少2个百分点,中南地区减少1个百分点,西南地区减少1个百分点,西北地区减少1个百分点。
将今年上半年全国钢材产量的区域比例与我们重点统计的钢材流向的比例进行比较,钢材产量比例大于流向比例的有2个地区,华北地区大10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大3个百分点;钢材产量比例小于流向比例的有4个地区,华东地区小7个百分点,中南地区小2个百分点,西南地区小2个百分点,西北地区小2个百分点。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第三章第十一条中指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对首钢实放搬迁,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这项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今年上半年华北地区钢材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同期比较还上升了1个百分点。华北地区2004年产钢材8746.33万吨,同期比较增加了1921.88万吨,同比增长幅度28.2%;预计2005年该地区钢材产量超亿吨,增长幅度仍将达到20%,占全国钢材产量的30%,且有三分之一的钢材是运往外地消费,给全国的运输量增加了压力,也增加了企业运输成本,降低了竞争力,从长远看,对企业生存也是不利的。东北地区上半年钢材流向量占全部统计钢材产量比较,同期比较增加了1个百分点;而上半年东北钢材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同期比较减少了1个百分点;这是向全理的方向发展,因为总的来说,东北地区是钢材产量的比例大于流向比例的,今年上半年主同出3个百分点。
从需求关系看,我国华东地区钢材需求量大于本地钢材产量,但其钢材需求量的峰值将早于全国其它地区,因此,也不宜快速发展。而中南、西南、西北地区的钢材产量占全国钢材产量的比较不是太高,也是钢材需求量大于本地钢材产量,应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钢铁产业布局发展方向
我国2004年前50名钢铁企业年产钢总量占全国年产钢总量的比率,不及俄罗斯前5名钢铁企业年产钢总量占本国年产钢总量的比率高;不及韩国和巴西前3名钢铁企业年产钢总量占本国年产钢总量的比率高。就是说,在我国年产钢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前50名钢铁企业合并成3家钢铁企业,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也达不到韩国和巴西的高度。
2004年主要国家钢铁工业集中度cr4(前4名最大公司产量占全行业产量的比率为:巴西99.0%、韩国88.3%、日本73.2%、印度67.7%、美国61.1%,俄罗斯69.2%、中国15.7%。按照贝恩分类法,如果行业集中度cr4小于30%,则该行业为竞争型;如果cr4大于或等于3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型;cr4大于65%,则该行业为极高寡头垄断型。
因此可以说,国际钢铁市场是寡头垄断市场甚至是高集中寡头垄断型。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市场竞争手段,寡头垄断市场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价格竞争,但由少数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起着支配市场的作用,每个寡头企业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且实力相当,为了避免价格竞争造成两败俱伤,寡头们通常通过口头或文字协定方式联合起来协调价格,以控制市场,获得垄断利润。当前国际大型钢铁企业减少产量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尽可能支撑国际市场价格,就是一个例证,而减产保价在寡头垄断市场中是一个合理的市场行为。
提高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是解决钢铁工业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布局和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个有效办法,兼并、重组和联合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有效途径。我国钢铁工业正处在一个重要转变时期,我国钢铁企业年产钢量排名前几名的特大型企业,想靠扩大产钢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已经不合时宜,只有积极寻找目标,等待时机,走兼并、重组和联合的道路。中小钢铁企业要想用扩大产钢量的方法跑到前面去,已经没有机会了,最好是主动出击,与大型企业联合重组,目前的谈判砝码还要高一点,等过一两年,型不好只有破产一条路了。总之,对于特大型钢铁企业和中小型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是最终的结局。
2004年是钢铁工业在世界范围内形势大好的一年。日本、德国、印度、巴西、乌克兰等国的中小钢铁企业的产能得到释放。其中,小钢铁企业年产钢量占本国总产钢量比率,较前几名企业所占比率增大。我国中小钢铁企业增长速度更是比排名前几名特大型钢铁企业增长速度快。因此,这些国家2004年的钢铁工业集中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一个产业的利润率很高,产业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产业集中度下降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一阶段强求集中度的提高。但是同时,我们必须正视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很低,且在持续下降的现实,所以必须从钢铁产业布局上就要考虑到增加产业集中度,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冲床模具安装步骤我国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与国外有较大差距3D打印技术备受重视 低量产汽车零件不二之选防松方法的分类中联重科与白俄罗斯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内六角圆柱头螺栓国家为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创造条件意大利部分机械行业生产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