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受困同质化竞争

发布时间:2024-05-02 点击:82
7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副秘书长刘勇昌表示,振兴钢铁关键在于提高质量,发展品种,避免同质化竞争。 刘勇昌提出,按我国现行钢材品种分类(不是按质量档次分类),在22大类钢材品种中,几乎每一大类品种均已饱和,国内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100%,有的达到140%以上,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不得不与众多企业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同质化”竞争,显得困难重重。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持钢铁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然而,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产能总量过剩,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以及资源控制力弱等方面。 我国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但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 刘勇昌指出,近10年来,钢铁行业是在供不应求或供需基本平衡的宽松环境下,以年均增长20%以上的速度迅速扩大了规模。宽松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快速扩张,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成长中的弱势”和“隐蔽的缺陷”。 这些弱势和缺陷,一旦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便“水落石出”,明显地显露出来:一是规模迅速扩张,软实力不相匹配;二是同质化竞争激烈,缺乏特色优势;三是管理不到位,质量控制能力弱。 谁创新谁就能赢得市场。《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今年在河北、山西等地钢厂采访时了解到,部分钢厂早已意识到,产品创新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助推器。“金融危机的到来,让我们把优化产品质量升级放在首位,注重特种钢材的研发和生产,占领了市场份额。”山西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老总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刘勇昌表示,必须密切关注需求变化,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他还提出自己的建议:一要调整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二要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钢的纯净度水平。要从原料管理、工艺管理、操作管理,全方位实行标准化作业,在每个环节严格控制有害元素,提高钢的纯净度。钢的纯净度是钢铁企业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三要完善工艺,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中心建设。


航天精工:小小紧固件“把控”飞船卫星安全
销量设备提前应推销国内形象
模具发展亟需高端模具生产机床支撑
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新产品填补河北省空白
灵乡特钢模具集群蓄势待发
包钢钢材深挖自治区潜力 中标多项重点工程项目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拟与美国零件供应商结盟
中钢协负责人表示不赞成钢材期货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