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来,尽管一些宽松政策相继出台,大大鼓舞了中远期市场信心,但由于政策效应的滞后性,近期需求形势尚未好转,成品库存显著增多,导致市场价格再次暴跌,并逼迫企业更大幅度减产。展望后市行情,鉴于全球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世界范围内消费能力不足,钢材价格难以出现v字形态的迅速上涨局面,甚至有可能面临“更紧的日子”。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集体救市”行动,对于今后的需求增长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钢材和冶炼原料价格的理性回归,亦显著降低了中国物价的成本推力,提供了增加国内需求,保障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
消费需求尚未好转统计数据表明,自今年初开始的消费需求减弱局面至今尚未好转,10月份耗用钢材的重要产品产量进一步减速。其中汽车产量环比下降7.6%,同比再次转为负增长;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降幅显著扩大;钢质船舶产量增速也急剧回落。
据海关统计,10月份全国出口钢材462万吨,环比减少205万吨,同比增长9%,增长水平急剧回落。1~10月累计出口钢材5312万吨,同比下降1.2%;主要钢材产品中,10月份板材出口237万吨,同比增长1..2%;棒材出口量65万吨,下降34.6%。如果今后不出现大的意外,全年出口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继续为世界最大钢铁出口国。
新增资源大幅下降进入10月份后,由于消费需求增长持续放缓,压迫全国钢材资源大幅下降。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10月份全国钢材新增资源量为440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2.2%,这是今年以来的连续3个月度同比下降。1~10月份累计,钢材新增资源量为50138万吨,增长5.6%。
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减弱,迫使更多企业加入减产行列,国内产量下降速度加快。据统计,10月份全国粗钢产量3590万吨,环比下降9.4%,同比下降17%;钢材产量4293万吨,环比下降6.5%,同比下降12.4%。中国钢材产量8、9、10连续3个月同比下降,并且降速不断加快,表明全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日趋突出。
10月份重要钢材产量几乎全部大幅下降。其中钢筋产量761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3.3%;盘条产量567万吨,下降18.9%;棒材产量333万吨,下降16.5%;热轧薄板产量37万吨,增长8.9%;冷轧薄板产量125万吨,下降7.8%。1~10月份累计,全国粗钢产量4272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9%;钢材产量48791万吨,增长5.9%。如果不出大的意外,钢铁企业减产持续下去,今年全国钢铁产量有可能转为负增长。
据海关统计,10月份全国进口钢材115万吨,环比下降9.4%,同比下降5.1%;进口钢坯2万吨,同比增长17.3%。1~10月份累计,进口钢材134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5%。
市场价格再次暴跌10月份后,国内钢材价格再次暴跌,为今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在整体钢材行情继续“硬着陆”过程中,个别钢材品种价位,已经接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据测算,10月末全国30个主要城市、5大品种的钢材平均价格为3775元/吨,环比下跌25%,同比上涨4.2%,涨幅继续急剧回落。
重要钢材品种中,10月末6.5mm高线吨价为3653元,环比下降21%;25mm螺纹钢吨价为3691元,下降20%;20mm中板为3732元,下降28.4%;1mm冷板为4305元,下降24%;3mm热卷为3495元,下降27.6%。
后市仍将低迷
临近岁末,来自钢材需求下游行业和周边大环境的利空消息有增无减。从境外来看,美国、欧盟、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已成定局;9月份美国汽车销售量下降近3成,美国开始辩论是否救助汽车生产商。金融海啸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似乎难以阻挡,欧美发达国家失业人数越来越多,消费能力显著下降。
从国内来看,广交会出口签约情况不太理想;住宅市场依然观望气氛浓重,大部分潜在购买者认为还有跌落空间,继续等待观望,一些开发商不断减少开工面积;4季度汽车销售亦不乐观,难改整体负增长局面;家用电器出现积压,生产厂家相继降价促销,景气指数继续滑落;虽然有关部门对一些钢材的出口关税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全球整体需求疲软,缺少大的买家,对于钢材出口不能过于乐观;近期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启动内需方案,其效应的显现亦要有一个过程,钢材的大量购买行为短时期内难以出现。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预计下一阶段钢材需求整体疲软局面依旧。为此,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认为明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可能会比今年严峻。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准备应对“更紧的日子”。
卸扣黑龙江西林钢铁频临破产 银行风险暴露贸易摩擦使华铁出口步履维艰 明年出口或减少欧盟新法规将影响我国紧固件出口航空工业助推机床行业走上高端化中国风机龙头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三一重工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有增 工程机械行业低迷依旧未来印度对铁矿石出口的限制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