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冷镦钢
我国冷镦钢的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冷镦钢用国家标准仅有3个:gb/t6478—2001《冷镦和冷挤压用钢》,gb/t4232—1993《冷顶锻用不锈钢丝》和gb/t5953—1999《冷镦钢丝》。冷镦用钢的实物品质尚不能完全满足标准件行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据海关统计,我国每年进口的紧固件在12~13万t。随着紧固件工业的迅猛发展,新钢种不断地开发和引进,对外的出口日益增多,随汽车、石油、机械等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对配套的紧固件提出许多新要求,不但是形式尺寸上的,而且是性能与可靠性上的,实际上是对紧固件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紧固件行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采用国外钢种牌号如10b22m,10b25lhc,mnb123h等,主要是出口订单上规定要使用的牌号。
(2)同一牌号的钢种衍生出多个交货状态的品种,如swrch35k,有免退火、正火、退火+磷化交货,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大量采用合金、低合金钢种,以适合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的要求,如snb5-7,snb16(jis4107—94),snb21-24(jis4108)。
(4)采用抗延时断裂用钢生产的钢结构用螺栓抗拉强度超过1200mpa。
2、国外冷镦钢
国外采用hnds2制造12.9级螺栓(代替scm440),延时破断有明显改进,采用45crnimoti在1500mpa级别使用,其性能优于回火马氏体高强度螺栓,贝氏体钢很少见到有(晶界)碳化物析出,避免了穿晶破坏而发生的延时断裂。
国外发达国家冷镦钢产业已基本形成规模,重点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改善冷镦钢材料的品质性能,而产量无太大变化。日本大同为降低标准件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推出了多种不锈钢螺栓和螺钉用钢;高周波钢业开发了一系列不锈冷镦钢新产品,利用设备优势推出sus系列产品,大大提高了钢的冷镦性能;日本精线为适应建筑行业要求,开发了具有良好耐蚀和冷镦性能、通过淬回火硬化的马氏体冷镦钢。爱知制钢公司开发了aus系列冷锻用不锈钢,分为奥氏体(a)、铁素体(f)、马氏体(m)及沉淀硬化系列,其强度范围大,抗拉强度为400~1200mpa,且规格多。
进口冷镦线材具有良好的强塑性,优良的拉拔性能,断丝率较低。晶粒大小仅为1~2μm,为国产中碳钢丝的1/10左右。进口钢丝可能在热处理时并没有完全奥氏体化,而仅仅加热到奥氏体和铁素体的双相区进行保温后再冷却至室温,奥氏体化温度低,保温时间短,从而热处理后的组织细小,渗碳体尺寸较小,厚度较薄,分布均匀,呈现出进口钢丝特殊的“双相组织”。
我国塑料机械设备与国际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上海大学与海盐紧固件产业创新平台完成首次技术对接中钢协:钢铁行业的双局面很脆弱天津五金市场实现百年跨越中欧“螺丝战” 华促世贸仲裁止水钢板的主要原料压铸模具为何会产生龟裂现象沈丹阳:拒绝采取贸易保护 望中欧共对钢铁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