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4-04-11 点击:120
根据我国物流协会统计,反映物流需求规模的全社会物流货物总值从2001年的19.5万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8万亿元,增长了近1倍,年均增幅超过30%。反映物流业社会贡献率的物流增加值,2001年是6634亿元,2004年上升到8459亿元,增长27%,年均增长幅度9%。社会对物流的需求快速上升,增幅高于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物流的发展。我国对物流的需求每亿元gdp带动物流需求平均从2002年的1.73亿元,提升到2003年的2.6亿元。在整个物流中工业品物流2003年占社会物流总值的84.6%。这也说明我国在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加工制造业物流是我国物流的发展主体。可以看出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我国入世后,外商等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的物流市场。目前在华的外商企业超过25万家,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50家在我国投资。2003年,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1%,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总额的28%,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55%。
跨国公司是全球配置资源和对全球用户灵敏反应,其宗旨是努力做到全球供应链总成本最低。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建立采购中心,如世界500强之首沃尔玛、福特汽车、松下、三井物产等。二是与我国企业合作,成合资企业。三是外企投资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世界物流前十强物流企业已进军我国。
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后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将全面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将据此扩大业务。在物流市场我们面临外商企业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尽快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除了要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和行业结构调整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搞好钢材加工配送服务,积极推广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与下游行业同步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下游行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调整的需要。
二、我国钢铁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钢铁工业现状
在党的三代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新中国的钢铁工业,经过钢铁行业几代人的努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
我国钢铁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已形成包括矿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及相关的铁合金、耐火材料、碳素制品和地质勘探、工程设计、建筑施工、科学研究等部门组成的完整工业体系。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五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产量和消费量高速增长,现已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从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开始,已连续9年保持钢产量世界第一。在这之后,我们仅用7年时间,使我国在2003年的钢产量突2亿吨,再次创造了世界钢铁发展史上的奇迹。预计今年我国的钢产量将突破3亿吨。由于我国铁、钢、材产量和产能的高速增长,基本解决了我国钢材供不应求的局面,改变了世界钢铁生产和贸易的格局。目前,我国钢铁生产处于总体供大于求的态势。
——钢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钢铁工业获得了长足进步:新建的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高炉、大型转炉和电炉、炉外精炼、连铸、热连轧、冷连轧、涂镀层生产线、冷轧硅钢生产线、高速线材轧机、连续小型棒材轧机的建成投产等,使我国钢铁行业的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为配合我国家电、轿车、石油、建筑、造船等行业走向世界,钢铁行业“十五”技术改造完成后,再经过“十一五”的努力,我国整个钢铁工业的工艺和装备水平将会发生新的质的飞跃。可以预言21世纪世界钢铁工业的希望在中国。
——随着我国钢铁工艺技术结构的改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钢铁企业连铸比已达到95.5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84%)。钢铁生产的板管比已达到45.3%,还将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各行业所需的钢材品种大多数可以国内生产,特别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所需的高性能高附加值品种的钢材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新的增长和改善。我国钢材的综合自给率已达99.06%。其中:热轧窄带钢、冷轧窄带钢、无缝管、焊管、中板、厚板、特厚板、中厚宽带钢、线材、棒材、螺纹钢、大型型钢等自给率已超过100%。热轧薄宽带钢和中小型材的自给率已接近100%。
总上所述,我国的钢铁工业在近十年来,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素质大大提高,我国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了质的飞越,我国钢铁工业正在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
2、当前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产能和产量增长过快。
到2004年,我国的铁、钢、材的年产量已分别达到了2.51亿吨、2.72亿吨和2.97亿吨(含重复材)。2005年预计分别新增产能为0.5亿吨、0.6亿吨和0.78亿吨,整个钢铁行业的产能已接近4亿吨,大大超过目前我国对钢铁的需求。预计今年我国的铁、钢产量将达到3.13亿吨、3.32亿吨左右。
2.2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
2004年我国共有871家钢铁企业,其中:产钢在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6家,钢产量占全国的4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2.3产品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长材比重过大,而板带材比重小,目前我国的板带比38.62%,板管比45.3%。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满足不了下游行业的需要,每年进口钢材中板材占90%左右。
2.4产业布局不合理。
全国74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18家在省会城市,有34家在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我国钢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河北、辽宁、山东、江苏等省市,但我国的钢材主要消费市场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这就造成钢材的流向不合理,又给本来就严重滞后的铁路运输造成困难。
2.5缺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钢铁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竞争。在这方面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必须看到:在重大装备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方面,我国主要依靠进口,在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高档汽车板、高牌号的取向硅钢、高钢级的管线钢等还需从国外进口。
2.6我国钢铁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特别是钢铁生产的主要矿产品铁矿、锰矿、鉻矿等是资源短缺。2004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所产生铁占到50%左右。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这一关系产业安全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7我国钢材深加工比重低。
钢材本身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与下游行业的发展结合还不够紧密,使用钢材的综合成材率和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
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的综合深加工比可达50%以上,其中:线材达60%,棒材达到40%,管材达30%,板材达70%左右。
而我国一般钢材的深加工仅为10-15%左右。由于钢材深加工比例低,使我国钢材的成材率和使用效率较低。如何提高我国钢材的使用效率和成材率,改进钢铁行业的物流方式是今后提升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之一。钢铁行业的物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原料、燃料物流,生产物流和成品物流三个方面。在原料、燃料物流和生产物流方面近十年来我们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成品物流即钢材加工配送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一定差距。
三、发展现代化钢铁物流体系是提升钢铁行业竞争力的需要。
钢材的加工配送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服务方式,其功能就是在加工中心将钢材按照最终用户的要求,经过矫正、清理、剪切、冲压等工序,把轧态的钢材加工成下游用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其仓储、运输系统,最快地供最终用户直接使用。由于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钢材的加工配送作为一种先进的物流体制,其对社会和下游企业高效率、低成本、集约化、多功能的社会化、现代化的服务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日益体现,这种物流方式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物流的主要模式。如美国的瑞森公司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就是一个具有30多个加工重心的现代物流企业,其服务遍布美洲所有钢材用户。在日本东京这样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也是非常发达。在法国的里昂也有世界最大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为欧洲和世界钢材用户服务。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的钢材加工配送主要是外商独资或合资建设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居多,特别是韩国和日本,已基本完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的布局设厂,这些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主要是为家电、汽车、计算机、造船等行业服务,这些外商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通过其高效、低成本服务,已占据我国相当一部分高附加值钢材加工市场,并出口到世界。
我国钢铁企业对钢材加工配送这种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认同是宝钢最早,其先后在上海、天津、广州、杭州、青岛、重庆等地开设了钢材的加工配送中心。
鞍钢、马钢、攀钢、石钢、邢钢等企业也在加快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
令人鼓舞的是我们钢铁企业已认识到:未来市场的竞争将大大超过产品本身的范围,将会更多的向分销、产品服务、物流等方面发展。
目前传统的如集贸式的钢材市场这种流通模式,已无法满足下游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要,下游行业自己配置钢材加工这种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由于效率低成本高,将会逐步被现代物流体系所取代,钢材的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和流通方式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我国的主要用钢材行业——建筑、铁道、造船、轻工、机械、石化、集装箱、汽车等行业正在发展,这些行业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行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不少行业提出“零库存”的管理理念,使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被下游行业所接受。可以说,随着我国实现工业化进程,特别是随着世界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钢材加工配送现代物流将会获得进一步发展。
根据产业政策发展要求——“规范市场,维护市场稳定。鼓励钢铁企业与用户建立长期战略联盟,稳定供需关系,提高钢材加工配送能力,延伸钢铁企业服务。”搞好我们钢铁行业的物流规划,积极推进钢材加工配送等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是钢铁行业结构?整的重要内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对下一步钢铁行业推进物流现代化,搞好钢材的加工配送工作的几点建议:
1、根据国外经验,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应靠近最终用户的地点为佳。
2、加工配送中心应以满足最终用户要求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和产品的市场定位。
3、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要与我国下游发展相协调。特别是汽车、家电等专业化非常强的行业的钢材加工配送的特殊要求,对加工设备的性能要求很高。
4、加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布局的区域协调。
5、加强对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
为做好这一工作,建议在钢铁协会物流工作委员会下设立钢材加工配送现代物流协调组。
四、面对钢铁生产和市场的新形势,我们的战略
1、钢铁企业要根据钢铁产业政策,和自身条件,明确今后企业的市场定位,积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钢铁物流的大网络,实现区域之间、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钢铁物流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网罗尚未形成。而我国物流市场和客户需求是广阔和多样化的,既需要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物流集成商,也需要专而精的功能性服务提供商。我们应根据下游行业需求,和自己特点,细分市场,明确定位,做专做精自己的核心业务。使每个企业都能从整个供应链的分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环节。
2、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审视物流的发展战略。
经济全球化是推动物流发展的动力。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全球经济市场化:使生产要素可以自由的在世界范围内转移,并由市场机制实现优化配置。由于技术进步,已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给贸易造成的困难,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审视我国物流的发展,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化的高度,规划我们在全球经济下的物流经济体系。
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gdp平均增长幅度3.58%,全球贸易平均增长幅度6.58%,我国现在已有172种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2004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11547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一出口国是德国,第二是美国,第三是中国,第四是日本)
3、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搞好物流的布局。
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概念来指导经济活动,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模式的最佳发展构想。其总之是让所有原料、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合理使用和利用,并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即循环经济是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工业生产的最佳模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唯一途径。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的重化工业时代,人口多、土地少、人均自然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国情。目前,我国的淡水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4,人均耕地为1.43亩,不足世界的40%,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45种主要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储量的一半,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等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7.3%。如何有效地利用我国有限的资源能源,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是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能源,合理使用钢材,提高钢材的成材率和加工效率。而现代化物流体系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成功的运做模式。
4.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八部委发布的
去年八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位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各行业建立统一、科学、完整的物流标准体系,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近日又公布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规划》,在规划中提出了我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和具体标准项目,建立了物流通用基础标准、物流技术标准、物流信息标准、物流管理标准和物流服务标准五个部分组成的框架体系,对我们搞好今后钢铁行业的物流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钢铁企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争取使我国的钢铁现代化物流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成为钢铁强国做出贡献。
让我们努力工作,积极推进钢铁行业的物流现代化,全面提升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压铸生产模具损坏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海尔模具获认定 青岛模具技术达领先水平
U型螺栓各种预防措施和U型螺栓的清洁处理
九大钢企联手保价 震荡钢市难止痛
冲小孔与冲探孔模的结构设计
受多种因素影响 山西煤炭吨价逼近500元
“中国自行车锁具中心”落户温州
20号无缝钢管能承受多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