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打破壁垒还需两头抓

发布时间:2024-04-07 点击:114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可是如今中国消费者的“海淘”现象却愈演愈烈,如果简单地把“海淘”现象看成是中国制造业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购物需求,在笔者看来的确有些牵强。
制造业的问题,在市场层面得到的最直观呈现,便是国人的“海淘”现象,它所直接指向的,正是中国制造业的痛点——有消费需求,却满足不了。而从长远来看,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防止产业空心化的必由之路,中国需要通过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未来较长时期维持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随着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从国际市场对中国消费者的重视程度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进步,和在国际制造行业中取得的地位有目共睹。
但在中国消费市场日益繁荣,中国制造业日益成熟的今天,中国制造业却不能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甚至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在笔者看来,把这种现象看成是中国制造业无法满足消费需求是大错特错的论调,因为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在产品质量上实行国内外双重质量标准。
前段时间出现的中国消费者抢购日本马桶盖的新闻,经过媒体披露后大家才知道,原来热销的马桶盖产地就是中国。在国内市场备受冷落,到了日本市场受到中国消费者的热捧,是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吗?当然不是。国内外同种产品的质量存在差异,这不可否认。
中国制造业的制造水平可圈可点,但在产品面对国内外市场时,执行双重质量标准的现象却又的确存在。这也就造成了有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内不被消费者看好,到了国际市场却又成了中国消费者眼中的宠儿,消费者有选择产品质量的权利,所以这种现象出现的责任并不在于中国消费者,中国制造业在产品质量上的表里不一难辞其咎。
因为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中国制造业想要将产品推销到国际市场必然会在产品质量上下足功夫,这也就是为什么madeinchina能够享誉世界的主要原因。反观国内市场,质量标准不严格和质量监督部门在把关工作上的懈怠,让大量的以次充好、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流通,这样才使消费者对本土出售的产品不信任,所以才会使中国制造的产品出现出口转内销的现象。其直接结果是让国际市场分割了部分中国制造业的利益,间接结果是中国消费市场的大量资金流出。
所以想让“海淘”变“国淘”成为现实,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内产品质量才是根本。一方面是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时与国际标准接轨,让产品质量标准实现国内外一致,另一方面国家及各地质量监督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切实的履行好工作职责,做好对市场流通产品的质量把关。只有这样中国消费者的“海淘”现象才会消失,国外消费者的脚步才能迈得进来。


明年我国钢铁工业面临“三种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国际巨头眼中的“肥肉”
U型螺栓正确操作方法及U型管夹正确装置
长沙全力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湖南汽车产业走廊”
电镀含铬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国内五金模具产业发展状态浅析
钢筋套筒有哪些优越性
中国首家特殊钢版工厂落户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