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市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济南市机电产品出口达40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
除了济南市,其他地区也公布了上半年外贸数据,显示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增长,成为亮点。合肥市上半年出口机电产品达859.5亿元,增长7.6%,占全市出口值的79.7%。盐城市的机电产品出口更是增长近四成,占该市出口总值的近七成。
据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的采访表示,机电产品是我国出口中占比最高的商品。今年上半年,多地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有所提升,表明我国出口正在向高质量迈进,这显示出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效。
全国范围内的数据也支持这一趋势。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达6.6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占出口总值的58.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电工器材、汽车及其零配件、通用机械设备分别增长27.7%、58.5%、12.2%。
“机电产品属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出口比重提升说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向技术与创新优势转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在上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教授陈建伟表示。
陈建伟认为,各地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在于供需两方面的合力。供给方面,中国机电产业体系相对完善,机电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同时,物流、电子商务等相关配套服务业迅速发展,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成本。众多民营企业积极进军机电行业,增加了产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需求方面,全球各国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量大,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承接了大量的机电产品订单。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一步带动了相关机电设备的需求增长。
此外,不少地区还公布了“新三样”(包括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出口数据。例如,上半年,宁波市的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分别增长了31.1%、62.6%和34.6%。
“上半年‘新三样’出口产品的快速增长为机电产品出口注入了新动能。”明明表示,尽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等指标显示当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承压,但细分商品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因此,今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的出口表现亮眼。
陈建伟认为,机电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表明“中国制造”正在加速迈向“中国智造”,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贸结构的转型升级。首先,有利于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其次,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第三,可以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增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助力新发展格局。
(资料来源:证券日报)
五金模具制造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欧盟五金标准提高螺旋式千斤顶为厂家敲响警钟中山力争16年机器装备透支比重达50%以上二十冶集团施工的高性能紧固件工程开始全面安装五次调控政策 “重构”钢材出口调控政策我国紧固件急需发展先进制造技术钢价收窄 铁矿石进价创4年新低专用中厚板:钢铁行业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