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古代也如同现代一般注重食品安全吗?古代是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的?
从古至今,古代留下的史书浩瀚如海,从史料中可以弄清楚古人是如何对待食品安全的。那时候还没有化学,没有如现代诸多的食品安全隐患,最多是食物腐败、果蔬未熟、投毒之类的问题。
比如《礼记》中就记载周代“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也就是说不成熟的谷物和果实是不能拿来卖的。这是我国历史上已知的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除了这条,周代还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就是说不是在狩猎季节和范围内的禽兽鱼鳖是不得在市场上出售的。
汉代商品经济繁荣,为了防止百姓食物中毒,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翻译过来就是因腐败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的肉类要及时焚烧,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焚烧的,肇事者和相关官员将会受到处罚。
唐代出现了有关食品安全的具体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商家知道脯肉有毒,不及时焚毁者杖打九十,而明知脯肉有毒,而不及时焚毁导致他人中毒,视情节的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如果故意赠予或出售有毒脯肉使人中毒,那么要被判处1年徒刑,如果受害者中毒死亡,要以过失杀人罪赔偿死者相应金钱。如果是偷盗而中毒身亡,食品所有者不负责任,但须杖打九十。
宋代《宋刑统》明文规定,肉贩在猪羊牛肉中注水并出售的,杖六十;若打完再犯,“徒一年”。
自古至今,食品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管理者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工作。正应了那句老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是食品安全检测仪的生产厂家,食品快检设备可检测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等200多项目,检测时间短,效率高,还可将检测数据上传到监管平台,利用平台进行数据监测与数据统计。
传统热导式气体传感器检测方式气体报警器的检测范围和量程范围固定式气体检测仪和便携式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国内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水质COD测定仪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加臭剂检测仪历史记录的打印导出与分析检验认证可燃气体检测仪会中毒吗?气体检测仪的防爆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