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全球最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cvrd开出天价------自4月起将铁矿石出口价格提高71.5%。不曾想,这个被全球钢铁企业认为的玩笑只是这一年度国际价格谈判的开始。4月4日,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不顾中日企业的强烈不满,坚持将2005至2006年度铁矿砂供应价格上涨103%至114%。业内人士惊呼价格谈判有完没完?
目前,谈判各方相持不下,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再度议价谈判极有可能对现有国际矿价谈判机制造成冲击。中国钢铁企业纵然联手反对,但前景如何,尚不容乐观。
谁打破了行业惯例
三大世界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的哈默斯利公司、必和必拓公司控制着全球80%的铁矿石资源。按照行业惯例,一般在每年四月之前谈判完成新一财年的铁矿石年度价格,每一国家的最大钢铁企业代表该国家的钢铁工业与铁矿石巨头进行谈判,形成该国进口铁矿石的基准价。往年亚洲铁矿石价格一般跟随日本谈判后确定的价格,因此日本的定价直接左右着整个亚洲的铁矿石价格。
2月22日,新日铁公司首先宣布接受两大铁矿石巨头71.5%的提价要求,让欧洲和中国企业吃惊,纷纷打破惯例,拒绝接受该协议,并强调,新日铁等的交易不应被视为其他国家企业谈判铁矿石价格的指导价,因为日本消耗的铁矿石相对较少。
但是,经过艰难的谈判,71.5%的巨幅上涨却被主要产钢国和地区广泛接受:从2月22日到25日,巴西cvrd和澳大利亚riotinto相继与新日铁、韩国浦项、澳大利亚bluescope、中国台湾中钢、中国宝钢、欧洲arcelor公司就粉矿价格上涨71.5%(球团矿价格上涨86%以上)达成一致。至此,2005财年铁矿石价格谈判本应就此结束。
但是,必和必拓的单方提价,将行业惯例再度打破。一位资深国际钢铁企业市场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心,必和必拓提出改变议价的原则,如果这一提价要求得逞,其他铁矿石供应商也很可能将采取相应举措,向其他钢铁制造商索要更高的价格。这一连动效应带来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价格究竟谁说了算
自2003年起,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04年进口铁矿石高达2.08亿吨。然而,即使成为全球铁矿石最大买家,中国却无法取得国际价格谈判中的主动地位。原因非常简单,目前国际铁矿石仍然是卖方占主导市场,谈判的权力仍然牢牢掌握在国际三大主要铁矿石巨头手中,国内钢铁厂商在国际上缺少话语权也是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必和必拓寻求的定价方式是以将澳大利亚港口铁矿石价格上调71.5%为基础,再额外收每吨7.50至10美元的海运费,即2005至2006年度必和必拓铁矿砂的离岸价格将从2004至2005年度的每吨23.4美元上涨至47.50至50美元,高于力拓公司承诺的40美元的离岸价格。
国泰君安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天曦向记者表示,目前,就我国铁矿石市场价格来看,从澳进口的铁矿石价格比从巴西进口的少约20美元,此次,如按新的提价,澳洲铁矿石与巴西铁矿石的到岸价价差将缩减到10美元。澳洲铁矿石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
2004年我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快速上升到50%,2005年铁矿石进口还将继续上升。尽管目前中国已在各港口储备了大量铁矿石,且国内铁矿石产量也在提高。但中国对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的依赖程度却并未降低。
国内一家钢铁上市公司负责人不无忧虑地向记者表示,如果铁矿石价格上涨110%,每吨钢材增加的成本就会从现在的600多元涨到1100多元,钢铁成本将进一步增长,钢铁企业压力也将再度增加。
谈判筹码能否增加
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向记者表示,一个半月前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已给国内钢铁企业上了一课,此次再度面临必和必拓的提价谈判要求时,所处境遇稍有不同,而这些力量将为中国钢铁企业讨价还价增添谈判筹码:
首先,3月,全球各地铁矿石生产商纷纷计划扩大投资,提高铁矿石产量。如必和必拓公司将联合日本伊藤忠、三井物产公司投资30多亿美元,开发澳大利亚西部矿山(该矿山的权益中,必和必拓占85%、伊藤忠占8%、三井物产占7%)。预计到2010年之前,该地区铁矿石产量将从目前的1亿吨提高到1.5亿吨。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准备投入巨资,扩建矿山和港口设施,计划在2008年前增产40%,届时其年生产能力将达2.3亿吨。澳大利亚riotinto矿业集团巴西分公司与巴西矿山也将合作进行耗资20亿美元的采矿计划。而据我国钢铁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2月铁矿石产量也在以每月近20%的增长速度递增。产能的扩大,无疑有助于缓和紧张的供求局势。
其次,中国大部分钢铁企业与淡水河谷、力拓的供应合同已经签订,原料供应数量上能基本满足厂商需求。业内人士表示,宝钢等中国钢厂的大部分长期合同还刚刚签订,即使价格谈不下来,按照合同其供货应照常进行,如其停止供应,钢铁企业有权追究其违约责任。
再次,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加强整治力度,规范国内铁矿石市场秩序。我国政府意识到谈判需要一个团体、一个声音、一个意志,中国钢铁行业需要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自律,打破各企业在国际市场各自为战的格局。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将成立进口铁矿石工作委员会,号召我国所有具备进口铁矿石资格的钢铁生产企业都参加到这一行业组织中来,对进一步加强进口铁矿石的统一协调做出决定,通过行业协调、企业自律,整顿和规范进口铁矿石和国内市场秩序。中国钢铁企业联合议价,才能让中国企业争取到更多的铁矿石大买家的优势地位。
专家分析局势后建议,中国16家主要钢厂应步调一致,不能被bhp单个击破。在这场新的关键谈判中,无论是接受还是否定,都将改变现有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体系。中国钢铁企业需要做的,是应和其他国家的钢铁业尽一切努力,把bhp拉回到已有的框架这中,以此维护矿业与钢铁业的俱荣。
光大证券研究所赵志成:钢铁公司分化将加剧
矿石涨价侵蚀行业利润
国际铁矿石涨价将侵蚀钢铁行业的利润。2004年4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国际铁矿石合同价上涨18.6%后,2005年4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的矿石合同价继续上涨71.5%。巴西cvrditabira矿粉由21.46美元/吨涨到36.8美元/吨,上涨15.34美元/吨,carajas矿粉由21.79美元/吨涨到37.36美元/吨,上涨15.57美元/吨。假设全部使用进口铁矿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按照进口铁矿石上涨16美元/吨估算,则每吨铁成本上升212元人民币。我们按照国内3亿吨钢铁产量的50%使用进口矿石计算,则将增加成本300亿元以上,而2004年钢铁工业协会会员的利润总额为811.8亿元。可见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对钢铁行业的利润侵蚀是巨大的。
目前,国际矿石巨头bhp公司要求在铁矿石价格71.5%增幅的基础上,每吨单价再上涨7.50至10美元,理由是巴西到中国和日本的运费远高于澳大利亚。中国和日本钢铁企业已经表示拒绝,目前处于僵局。如果bhp提出的要求得到满足,则使用bhp矿石的企业吨铁成本将在71.5%涨幅的基础上再上升99元至132元。
子行业将继续分化
中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性偏差造成了在较低端的螺纹钢、线材等钢材产品上供给能力大于需求,而在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上国内的供给能力满足不了需求,每年需要大量的进口。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将在钢铁行业结构偏差的背景下加速各个子行业的分化趋势,而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在不同钢材品种的价格走势上有所反映了。
铁矿石涨价对各个子行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螺纹钢、线材的低端产品的影响更大。矿石涨价71.5%的情况下,吨钢成本上升212元,我们按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2005年4月1日的钢材价格静态计算,线材、螺纹钢、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的毛利率分别下降6.5%、6.3%、4.4%、4.3%、3.2%。由于线材、螺纹钢等品种供给能力大于实际需求,产品继续大幅提价的空间很小,所以只能由厂商承担更多的成本上升,而冷轧薄板等品种国内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厂商的提价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将大部分的成本转移到下游。我们认为矿石大幅涨价将加速钢铁不同子行业的分化走势。
中性评级
我们认为,铁矿石的大幅涨价对钢铁股的影响是负面的。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回落将造成对钢铁的需求增速放缓,而钢铁的供给能力增长过快,钢材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很小,我们判断下半年钢材价格出现回落的可能性加大。在钢材价格上涨无力的情况下,以矿石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无疑会压缩钢铁企业的盈利空间。
我们目前对钢铁行业持中性的投资评级。我们认为钢铁股的投资应坚持细分与纵向一体化的思路,关注生产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等产品的公司,关注由稳定低廉原材料供应的大型钢铁公司。我们认为大盘在较低的位置钢铁股因为有业绩支撑有可能成为风险较小的防御性品种而战胜大盘。我们预计钢铁上市公司2005年第一季度由于钢材价格上涨将促使业绩优良,但第二季度以后铁矿石价格大幅涨价的因素将拖累上市公司的业绩。从全年的角度我们不建议钢铁股高于市值占比的配置。我们认为钢铁股的选时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由于对钢铁行业的预期变差,这将抑制钢铁股反弹的高度。
上市公司声音
宝钢:价格再变会构成违约
宝钢对必和必拓单方提高铁矿石价格的态度,已在中国钢铁行业协会中的声明中有所体现。到目前为止,宝钢已与巴西cvrd和澳大利亚hamersley(riotinto的子公司)达成了2005财年铁矿石价格上涨71.5%的协议。供货合同已经签订,如果价格再度发生变化,将会构成违约行为。而我们从这两家公司购买的铁矿石数量已能够基本满足我们对原材料的需求。
武钢:将带来较大成本压力
我们的铁矿石进口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澳方的价格如果提高将对我们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去年我们和马钢、沙钢、唐钢,与必和必拓公司达成意向,成立中澳合营企业威拉拉公司(wheelarra)。根据协议,威拉拉公司每年将向这四家企业提供约1200万吨铁矿砂。我们希望中国钢铁行业协会与宝钢在这次与必和必拓的议价中能够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方式。
鞍钢新轧:直接影响有限
我们因为有集团公司的优势,所以,集团提供的矿石价格对我们有更为直接的影响。集团公司拥有自己的矿山,鞍山矿业公司和弓长岭矿业公司两大铁精矿原料基地,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达93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1/4,铁矿石自给率高,能供应鞍钢新轧90%的原材料需求,所以,我们只有10%需要通过进口解决。因此,此次铁矿石涨价对公司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
联合证券研究所王爽:煤电联动缓解火电公司压力
昨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新的电力价格管理办法。上网电价煤电联动被列入了管理办法,这将对电力企业有短期直接影响。
按照煤电价格联动公式测算,首次火电企业上网电价上调幅度为1.5-2.3分/千瓦时,而预计水电企业上调为火电一半。电价上调可以缓解火电企业电煤成本压力,基本上可以抵消2004年电煤成本的增加。其中,坑口火电厂将受益更多,因为煤电价格联动是以电煤车板价为基础的,上市公司涉及漳泽电力、通宝能源、内蒙华电。对于离煤矿较远的电厂来说,约占电煤到厂价30%以上的运输成本是无法通过煤电价格联动来抵消的。水电企业则可以坐享电价调整带来的收益,桂冠电力、长江电力等水电上市公司将会获得稳定收入。
电价管理办法的出台一方面肯定了煤电联动政策,另一方面,由于该办法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所以增强了5月份上调电价的可能性。煤电联动方案的具体细则2004年12月15日已公布,但一直没有实施,电价上调的实施时间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因素,也直接影响到2005年发电企业的业绩。据国家电力信息网信息,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曹玉书3月27日表示,是否上调要看四月和五月的物价涨幅,如果cpi涨幅稳定在2%左右,就可以适当地调一些,但涨幅如果超过4%,肯定就不调了。所以业内人士在办法出台之前普遍预计电价上调至少要等到6月份,目前看来5月份实施的可能性较大。
这次出台的新的电力价格管理办法,涉及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三项管理暂行办法。总的来讲该办法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是继2003年厂网分开实施后的又一步骤,其内容与一直以来电力业内人士讨论和建议的方案基本一致,例如两部制上网电价及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分开等,其影响也多为长期,短期内不会见效。对于上网电价最有影响的两部制电价要在竞价上网之后开始实施,而竞价上网目前只在华东和东北电网小范围试点,竞价电量仅10%。我们预计,大规模的竞价上网将在电力供需较平衡后,因此短期内两部制电价对发电上市公司影响不大。输配电环节特别是高压输电环节属于自然垄断,英美等国外电力改革先行者对该部分电价均采取政府定价,办法实施前后变化不大。销售端引入竞争机制要在配电和售电环节分开之后,而目前这一环节的改革尚未实行,所以办法中关于销售电价的改革部分就更为长远了。
上市公司声音
粤电力董秘李晓晴:
煤电联动对于公司来说,是直接的利好。去年公司受煤价的影响比较大,煤电联动以后,公司就可以有效规避煤价上涨对公司经营利润空间的挤压。
竞价上网让公司的经营优势有了用武之地。目前,广东共有小型发电机组1000万台左右,发电规模约占1/4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些小型的发电机组的发电成本很高。粤电力与这些小型发电厂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公司拥有大型的、高参数、高效率的机组,是广东最大的发电企业,公司在规模、技术上的优势会转化为公司的生产成本优势,从而让公司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目前,广东省的电力仍然供不应求,每年供给缺口大约为500万千瓦。公司将继续以较高的技术标准扩大生产规模,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上海电力董秘唐勤华:
近期来看,竞价上网的条件不是很成熟,因为上海、浙江、江苏等华东省市仍然存在缺电的情况。不过,从长期看,竞价上网是好事情,能有效促进行业内的竞争,能使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使优质企业获得更明显的竞争优势。另外,这次管理办法中提及的煤电联动将会使发电公司的成本与收益关系更加稳定,有利于发电企业的长期稳定经营。
这次输配电价的改革,从长期看,对发电类企业是利好。现在的情况是,电网公司处于垄断地位,而发电公司则处于被动位置。随着输配电价管理办法的逐步实施,这一情况有望得到改善,电网公司对发电公司的服务会有所改善。
国投电力董秘魏琼:
电价改革是大的方向,随着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发电企业的管理成本、财务费用控制就变得很重要了。国投电力现在既有水电也有火电,而且有火电就在坑口附近,这能降低公司的火力发电成本。另外,公司发电厂在当地都是核心企业,与煤矿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在电煤价格谈判上具有优势。而且,伴随着公司实施股份制改制并成功上市,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比较规范,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管理成本优势。(程立新)
宏观视角
王一鸣: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在影响价格走势的三方面原因中,成本推动的压力正在加大。对于一些原料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份额较大的企业来说,自我消化空间越来越小,如果原材料价格不能有效控制,必然要接近令最终产品涨价的临界状态。
王一鸣表示,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国际价格走势共同作用于我国的价格水平。其中,成本推?体现出与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最直接关联。去年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13.6%,今年1、2月在去年较高水平上继续出现上涨,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在增大。就去年情况而言,原料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较小,主要是企业迫于目前生产能力偏大形成的市场竞争压力,通过内部成本控制和减少利润予以消化。今年以来,由于原料价格继续上涨,加之劳动力、土地和资金价格的上涨,部分企业已经接近临界状态。有的企业已经反映,如果原料再涨价,企业就很难通过自身努力予以消化,必须通过市场------也就是提高产品出厂价格来消化。王一鸣说。但他认为,上述企业多为原料价格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企业。
需求拉动方面,目前供需情况基本平衡,但因投资需求带动,总需求规模较大。虽然在宏观调控作用下,去年投资需求得到一定控制,但今年1、2月份投资增长幅度仍然在高位运行,因此需求拉动的压力依然存在。
国际价格走势方面,以油价、铁矿石价格为代表,当前国际原料价格和运输价格都在上升。对于中国这样的原料进口大国来说,国际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也不小。
因此,对价格上升的压力还是不能低估,王一鸣表示,发改委刚刚出台了‘有条件限价令’,就是着力控制公用事业价格等主要由政府管制的价格,将其上涨压力适当延后。
王一鸣说,在密切观察价格上涨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价格上涨的积极意义。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资源低价的状态,要素价格存在扭曲现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价格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可以促进我国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集约化程度,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应该相信,经历了多年市场竞争磨练的中国企业,对价格变动的适应能力、调整机制也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张立群:宏观政策不必反应过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当前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宏观政策不应反应过度,相反,应密切关注此轮经济增长形成的潜在过剩隐患,不应过度控制需求。
张立群说,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不会太大。在cpi构成中,工业消费品价格占1/3略强的比例,虽然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至今已将近两年,但不可能充分传导至工业消费品领域。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需要需求支持,目前这个领域的竞争比较激烈,企业一般不存在提高产品价格的可能。去年积蓄的成本压力就基本没有转嫁出去,今年还会保持这样的局面。
原材料价格上涨本身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张立群判断说,去年以来宏观调控在控制需求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供给的增长也比较快,钢材、水泥、电力生产能力在近几年中有较快增长,供求缺口逐步缩小。在这样的背景下,钢材等工业消费品的价格都在趋稳,电力、煤炭的紧张局面也会在明年有所改善。此外,与国际市场联系比较紧密的铁矿石价格上涨,对国内钢铁企业影响不是很大。原因在于,我国进口铁矿石中有一半是协议供货,价格变化相对稳定,且非协议供货价格早已超过上涨71.5%以后的当前价格水平。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国内有些影响,但也不是很大,近年经验证明,原油价格的多次波动并未过多影响我国cpi走势。此外,当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中存在大量投机因素,如果投机严重威胁到各方利益,必然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控制,加之国际原油供给能力比较有保证,因此原油价格的上涨也难以为继。
张立群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微妙的转折时期,各方应更多关注如何保持需求稳定增长的问题。这一轮增长中重化工业增长比重较大,根据美国以重化工业为主增长时期的经验看来,进入经济下行周期时国民经济为上升期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付出的调整代价很大。
转折时期一定要保持冷静头脑,更多要透视今后潜在的生产过剩问题。张立群说,从现在开始,应该更多关注潜在的过剩隐患,不要因应对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而过度打压需求。
眉山南车紧固件进军低地板车领域成功告结鼎盛天工主营业务由机械变更为汽车贸易机械行业:自下而上挖掘价值投资机会世贸组织表示中国已成全球反倾销调查首要目标黄岩模具正稳步向更高层次迈进五大因素影响模具生产成本今明两年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将回落铆钉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