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零配件市场垄断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24-08-15 点击:108
继2月国家发改委表态“正对汽车配件纵向垄断做外围调查”后,3月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连同维修、保险及零部件业等的业内人士,共同呼吁打破整车厂商和4s店在汽车后市场的垄断,以推动汽车维修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垄断推高零配件价格
一把汽车钥匙弄丢了,如果在4s店要2000多元,而在汽配城不到200元就可配好。在此背后,是车厂商对汽车配件流通的垄断。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整车厂商对汽车配件的垄断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以进口整车企业为例,它向零部件企业采购配件,然后再加价50%—100%销售给4s店,4s店再加价50%—100%卖给消费者,最终一台进口车零部件总价格是汽车本身的3至5倍。“国产车型可能会低一些,但加价也在25%左右。”该人士透露。
为了让车主到4s店消费,整车厂商普遍要求上游零配件制造商签署协议,以保证其提供的配套产品不会私自流向售后市场,而只会通过他们向4s店供应;正是依靠这种对零配件去向的垄断,整车厂商得以大幅抬高零部件的价格。
“除了配件渠道垄断之外,汽车厂商还封锁汽车维修技术信息,造成综合类维修企业先天技术不足,难以与4s店展开正面竞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黄永和说。
打破后市场垄断刻不容缓
“整车厂对中国配件市场确实构成了纵向垄断”,黄永和称,目前立法单位正在建议有关部门做出政策调整,拟通过条例的方式,打破汽车厂商对原厂配件渠道的垄断和对零部件供应商的限制,同时对产品信息予以公开。
业界普遍认为,整车厂商之所以能够随心所欲控制零配件价格,与2005年出台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有关。该办法有两条规定保证了整车厂的垄断地位,其中第18条规定:对未经品牌销售授权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企业,不得提供汽车资源;第25条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品牌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
一个好消息是,今年年初即传出消息称商务部有意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行修订,针对整车厂商垄断零配件的问题应该在新版管理办法中得到修改。另一方面,整车厂商的垄断做法与《反垄断法》相冲突,即使按照该法律亦应该进行修改。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五大原则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500号(中文版)
机械加工产生误差的几点原因
“疯狂”的汽车零部件 政策卡位 中国零部件拒绝“空心”
中国钢铁业风险渐显 四大矛盾比较突出
中信重工申报的“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厂”项目成功立项
内六角花形盘头自钻自攻螺钉
常熟标准件厂董事长一行来杜集区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