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何调整加快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28 点击:97
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目前我国模具产业进出口规模已达到40亿美元,其中进口和出口水平相当,皆在20亿美元左右。中国的模具产业正在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通道中。
模具行业中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延长铝制模具的使用寿命,以使其能够适用于有限的生产?用铝材作为一种较高成本效益的方法来生产模具具有很多优势。模具制造的周期缩短,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再加上这种模具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这就意味着生产周期可大大缩短。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延长模具的生产使用寿命,例如采用传统的工具钢制造模具,其表面采用硬质铬或镍金属电镀,或采用更为专业化的工程涂料,这样做可以防止其表面磨损或腐蚀,促使其更好的脱模。此后,为了寻求同样的目标,开始采用铝制模具,并找到了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为了能够注塑成型生产出装饰性较好的零件,除了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之外,制造商还希望铝制模具的表面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光泽度,因此罗百辉建议采用非电镀的镍喷涂工艺,因为这种方法有助于延长模具表面光洁度的寿命,使其生产装饰性零件相对比较容易。
由于铝材的质地较软,如果不采用表面涂层,就容易被塑料磨损,加速其损坏程度,从而改变注塑成型件的光泽度。非电镀镍涂层可使模具表面增加50rc,使其足以保护和延长模具表面的光泽度和结构。非电镀镍涂层可以比铝材本身获得更好的表面光洁度质量,但必须指出的是,在模具可以电镀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表面处理。例如,为了使其能够达到透镜级的质量水平,建议首先将铝制模具的表面加工到spia-3级光洁度水平,然后在其进一步抛光前,再应用0.0003~0.0005的高磷非电镀镍涂层,使其达到钻石级质量的光洁度水平。
长期用于注塑成型生产的铝制模具的使用趋势将会持续下去,而且无疑也将会开发出一系列更新颖的铝合金材料,以适应和满足不同模具的生产和应用需求。无论遵循这条原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但总是有一种工程涂层可以用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提供电镀服务的经销商有很多经验和资源可以帮助人们去实现这个愿望。
1.增加产值,发展中高档模具。
目前,全世界模具总产值约1000亿美元,我国在2010年模具销售额已达到1120亿元(人民币)。近十年来,国产模具产值每年平均递增18%左右,高于我国gpd的年增长速度,但是,模具总量仍然供不应求,国产模具的自配率不足80%,其中,中低档模具供过于求,而且高档模具近50%靠进口,尤其是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模具缺口更大。中国是模具进口大国,年进口金额相当于国产模具产值的25~30%。由于我国模具产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国产模具钢的消费,自21世纪以来,国产模具钢的产量迅速增加。
2.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长期未形成产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模具工业才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近年,不仅国有模具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三资企业、乡镇(个体)模具企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但与需求相比,显然供不应求,其主要缺口集中于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领域。由于在模具精度、寿命、制造周期及生产能力等方面,中国与国际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模具。
近年,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大,主要表现在,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中高档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一般模具产品;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专业模具厂数量及其生产能力增加;“三资”及私营企业发展迅速;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从地区分布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目前发展最快、模具生产最为集中的省份是广东和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和山东等地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罗百辉认为,中国模具产业除了要继续提高生产能力,今后更要着重于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是企业结构向专业化调整,产品结构向着中高档模具发展,向进出口结构的改进,中高档汽车覆盖件模具成形分析及结构改进、多功能复合模具和复合加工及激光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上的应用、高速切削、超精加工及抛光技术、信息化方向发展。
3.提高模具产品水平。
目前国内模具生产周期高于国际水平,但产品水平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模具的精度、型腔表面粗糙度、寿命及结构等方面。
4.提升开发能力和经济效益。
我国模具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低,水平较低,且不重视产品开发,在市场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我国每个模具职工平均年创造产值约合1万美元,国外模具工业发达国家大多是15~20万美元,有的高达25~30万美元,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相当一部分模具企业还沿用过去作坊式管理,真正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企业较少。
5.加大国家对模具工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虽然国家已经明确颁布了模具行业的产业政策,但配套政策少,执行力度弱。目前享受模具产品增值税的企业全国只有185家,大多数企业仍旧税负过重。模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设备要缴纳相当数量的税金,影响技术进步,而且民营企业贷款十分困难。
6.加大人才培训、科研开发投入。
模具行业是技术、资金、劳动密集的产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掌握并且熟练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异常短缺,高级模具钳工及企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紧张。由于模具企业效益欠佳及对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重视不够,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眼睛盯着创收,导致模具行业在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太少,致使模具技术发展步伐不大,进展不快。
7.提高工艺装备配套性水平和利用率。
近年来我国机床行业进步较快,已能提供比较成套的高精度加工设备,但与国外装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虽然国内许多企业已引进许多国外先进设备,但总体的装备水平比国外许多企业低很多。由于体制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引进设备不配套,设备与附件不配套现象十分普遍,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较妥善的解决。
8.加强协作,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程度。
由于长期以来受“大而全”“小而全”影响,模具专业化水平低,专业分工不细致,商品化程度低。目前国内每年生产的模具,商品模具只占40﹪左右,其余为自产自用。模具企业之间协作不畅,难以完成较大规模的模具成套任务。模具标准化水平低,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也对模具质量、成本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模具制造周期有很大影响。
9.加强模具材料及模具技术攻关。
模具材料性能、质量和品种问题往往会影响模具质量、寿命及成本,国产模具钢与国外进口钢材相比有较大差距。塑料、板材、设备性能差,也直接影响模具水平的提高。


沈丹铁路客运专线70个施工点同时开工
那智不二越机器人将精彩亮相立嘉国际机械展
前3季度安徽汽车零件出口1.5亿美元
企业咨询管理项目重点
民营钢企处境不容乐观,部分民企开始改行
钢材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五金模具加工性能体现六个方面
中国将迎来汽车工业模具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