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除明确汽车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在产品召回上的责任和义务外,首次将零部件生产者纳入产品召回管理办法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将有利于促使零部件企业更注重产品质量。以往车辆零部件出现问题要召回,都是车企“背黑锅”,这项条例的颁布改变了以往的问题,但是如果是问题零部件,企业一样难辞其咎。
实施的《条例》中缺陷调查对象仅涉及生产者和经营者。而本次《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和受委托的省级质检部门开展缺陷调查,可以进入生产者、经营者、零部件生产者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调查,首次明确将零部件生产者一并纳入到产品召回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中来。
由企业领导人讲到“这对零部件企业是优胜劣汰的好事”,严厉的追责条款会淘汰掉质量差的零部件企业。零部件问题成为缺陷车辆硬伤。据统计,自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中国因汽车零部件缺陷而发布召回占总体数量的30%。
有统计数据分析,2012年以来,消费者关于汽车召回关注的问题类型,主要集中在汽车召回涉及的品牌和零件故障两个方面,从近3年的趋势来看,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汽车召回事件中涉及到的零件故障问题,到2014年已经增长至18%。与此同时,消费者关注的零件故障的种类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针对汽车零部件问题,北京尚普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国内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持续上涨,在整车成本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厂商势必会将成本压力转移到零部件供应商身上,从而导致了部分供应商的偷工减料。“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整车厂商为了降低车价赢得市场,不断地挤压零部件供应商的空间,如果持续发展下去,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堪忧。”唐云森坦言,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对真正负责的供应商而言,价格太低,做不下来的话,绝对不会偷工减料,企业会放弃这样的订单。”
零部件企业需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国内市场su v市场热度不退,长安福特急于上市一款新车型。但在翼虎“断轴门”频发之后,其在供应体系上所暴露出来的漏洞与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或许能为同行敲响警钟。原材料缺陷导致频频召回,汽车零部件品质不容忽视。眼下,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发展,除了拼产品技术创新,更要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工夫。随着零部件生产者被纳入产品召回,守住“质量”底线更成为发展“硬道理”,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信誉度。
盘点!国际贸易征税方法柳工机械成功经过南极最极端天气考验浅述助五金企业开拓市场的三个方面因信息安全泄露 菲亚特克莱斯勒实施汽车召回高管到位 沃尔沃中国正式启动富士康引发加薪潮 五金企业受怎样影响自主品牌车企掀起首轮大规模召回潮2020年中国将成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