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模具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需重视质与量的同步

发布时间:2024-07-18 点击:110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和世界工厂,其模具产业也经过30多年的不断努力,目前发展迅速,已经涌现出了大批具有竞争力的模具制造企业。但是国内模具产业的总体水平依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模具产品依然满足不了模具市场需求,国产模具对市场的满足率不到80%。在全球的产业链上,以贸易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利润率低的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低端水平。缺乏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的制造处于世界产业分工低端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模具产业也是如此。尤其是模具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满足率不到60%。为了适应国内模具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我国模具产业尚需加大发展力度,不断努力发展中高档模具,以增加其产值。
有关人士指出:虽然依托国内资源优势,我国压铸模具业已走出国门。部分压铸模具企业出口量已占总产值的30%以上。并且国产模具产值每年平均递增18%左右,高于我国gpd的年增长速度,但是,国内模具总量仍然供不应求,国产模具的自配率低下,其中中低档模具供过于求,而且高档模具近50%靠进口,尤其是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模具缺口更大。现在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小企业的淘汰,使得留下来的企业更加注重品质,制作精良,符合客户的标准要求,并且使用寿命和铸件质量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名副其实的物美价廉,使得我国压铸模具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提高。 
“核心技术的缺乏,严重的制约着我国铸造模具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专家表示,缺乏核心技术是我国的铸造模具产业长期处于产业低端地位,我国的高端铸造模具的关键技术,还需进口,导致模具产业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技术命脉把握在别人手中,严重制约着我国模具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模具产业的贸易逆差一直呈下降趋势。虽然我国模具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在精度、寿命、制造周期及能力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目前还不能满足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方面,仍供不应求。因此,每年尚需大量进口。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模具进出口逆差为3.5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2.95%。2011年,我国共进口模具20.47亿美元;出口10.41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3.03亿美元,增幅高达41%;外贸逆差为10.06亿美元。华夏模具网表示,这种现象说明我国模具工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向前跨了一大步,同时模具进出口结构也渐趋合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外资企业在我国模具行业的投资越来越多。除浙江民营企业占据当地模具产品出口的主导外,其他省市模具的出口大多数也以“三资”企业为主。我国本土的模具生产企业,由于创新开发能力薄弱,其总体水平要低于“三资”企业。对外资和外贸依存度大,会对行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
模具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国模具行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从量的扩张逐渐转变到以质为先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我国模具行业的质量与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拥有全球市场竞争力,使模具产品出口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相结合。


台湾机床企业在台业务下降明显
中小钢铁企业生存走专业化生产道路
钢贸商背后的生存危机
瑞典Indutrade公司已并购荷兰扣件商全部股权
机床调整垫铁的选用与作业方法
澳大利亚央行:利率不能长期过低 或再度加息
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征税方法有哪几种
压铆螺柱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