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冰火两重天"

发布时间:2024-06-19 点击:123
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等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中国制造的出口前景,同时,如何规避出口中的种种风险,实现企业品牌化,都成为本届广交会上的热点。
经过数年摸索,受益于品牌化的本土出口企业已然凤凰涅磐;但更多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却在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中苦寻出路。面对宏观政策的变化,企业的出口态势却犹如冰火两重天。
品牌优势广交会琶洲展馆,宁波永发集团的总裁徐普南花了近100万元,在25号的品牌展区上包下了4个展位。“这是企业树立品牌的需要,钱花得值。”徐普南对此很平静。
作为中国保险箱行业的龙头企业,永发的产品也是此次出口退税调整的对象。他们的主打产品保险箱系列出口退税率从13%降到了5%。徐普南并不否认出口退税对企业带来的利润压力。但他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可以抗击任何风险。退税政策调整,汇率在5%的范围内波动,都应在企业的预料之中。
“我们早就通过提价将这些风险消化掉了,但这并不是因为政策调整而采取的被动措施,”徐普南强调。“我们的产品有自己的调价周期,原产品利润达到预期就停产。高附加值的新品使得我们面对经销商和销售渠道掌握了提价的主动。”
永发集团能够获得主动在于坚持品牌化道路。1999年永发集团开始参加广交会,最初的出口基本是为英国和中东的企业做贴牌加工。到2002年,永发集团明确了出口的品牌战略,那段日子,徐普南几乎将每年内销的千万元利润,都补贴到品牌出口的宣传、营销渠道建立和研发经费中。
徐普南指着展会上的一款保险箱介绍,这是我们用了3年时间,花费600万元才研发出来的产品,只有世界顶级品牌才拥有相同的技术。这样的箱子每台能卖20万以上。
从1999年贴牌加工的15万美元出口额,到2006年的5600万美元出口额,永发集团在出口中能够取得主动更重要的原因是加大研发力度,他们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1300万~1500万元,有自己的国家级研发中心。
不断推出的新品使得像永发集团这样的企业底气十足。
贴牌之困相比于徐普南的自信,上海永久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耿唯面对记者的采访,则显得有些神色黯然,“无论是出口退税还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我们的应对措施都是被动的”。
自行车也在此次出口退税调整之列,其出口退税率继2005年从17%降至13%后,再度由13%降至9%。尽管对退税下调早有心理准备,但耿唯却仍觉得调整来得太突然,下调幅度太大。 虽然我国自行车的产量、出口量均已占到世界总量60%以上,但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和通畅渠道,却是当前本土自行车行业共同的难题。实际上,永久自行车的出口比例并不高,目前仅仅维持在总产量的20%左右,且基本上是贴牌。
我国仅有的自有品牌也是拥挤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掌握着高档自行车市场的主动权。“这种现状,使得我们在面对宏观政策变化时,缺乏应对和提价能力,”耿唯介绍。永久已经意识到开发新产品、强化企业品牌的重要性,他透露,永久已经投资1.6亿元在浦东新建500亩厂房,正积极开发新型产品。
同样面临困境的是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零部件等出口贸易商和生产商。安徽铜都红星水暖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上世纪末由国企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90%的业务是为日本等国贴牌生产水表、阀门等产品。该公司国际市场部经理王从伟告诉记者,之前日子很好过,但现在企业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了。
在采访过程中,更多的中小型加工出口企业表示,除了自身挖潜、强化管理、压缩成本等措施,短期内并没有更多的破解出口利润下降的方法。
政策期待在机电商会副会长张钰晶看来,宏观政策带来的压力,对于中小型加工企业而言,是很难自行消化的。相反,自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定价权的企业则相对独立,承受价格冲击的能力也更强。在今后的出口结构中,自主品牌的比率不断提高是一个趋势。数据也给出了佐证。今年前3季度,机电产品出口4972.3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42.8亿美元,增长24.8%。
“我接触的很多企业都在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培育出口产品自主品牌。”张钰晶介绍。他建议,企业在出口上要逐渐从贴牌转变为自有品牌的出口,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通过加大品牌推荐、完善售后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
而山燕起重吊索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罗晓龙则表示,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政策规范和扶持,给企业一个过渡期,以实现中国制造的有序转型。这与行业协会不谋而合,张钰晶表示,商会一直以来都从信息、法律方面给企业提供援助,同时,商会还积极促进企业和国外采购商的对口交流,协助企业参加展览,提高知名度。


膨胀螺栓的使用
止水螺杆该如何拆卸那
全球顶级钢铁企业排名出炉!看国内钢厂竞争力到底有多强?
京津冀一体化助推工程机械行业迎来新机遇
双相不锈钢管冷加工工艺的几个关键点
机械切割方式有效节省钢材解决方案
马钢工业线材等高端产品备受客户关注
山东钢铁投资15亿美元入主非洲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