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热处理工艺详情分析

发布时间:2024-06-09 点击:79
为保证零件的性能要求,采用非标准铝锡合金,cu的作用是强化基体。sn可形成较软的低熔点al-sn共晶体,增加耐磨性。轴套是齿轮泵的主要零件之一,装在高速运转的齿轮两端起轴承支撑作用。它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原热处理工艺为515℃固溶6h水冷,180℃时效8h空冷。
该工艺于1996年正式投产至今,已生产轴套几十万只,全部合格。工效提高1.3倍,一年可节约资金约7万元,节电超过8万kw.h,当然这种工艺也有自己的缺陷。
(1)al-sn共晶体过烧加入锡形成含锡为99.5%的al-sn共晶体,其熔点为229℃。当工件加热到515℃时,al-sn共晶体过烧,淬火冷却时形成复熔球团。在形成复熔球团过程中,一方面晶界氧化,使晶粒强度下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许多显微空隙,使晶粒界面能增加,金属的强度降低,在使用过程中易过早失效。
(2)工艺生产时间长,达16h之多,生产效率低,能耗大。
由金相观察和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可以看出,250℃×7h处理工艺比较理想。al-sn共晶体呈断网状沿晶界分布,一方面al-sn共晶体分布比较均匀,保证有良好的耐磨性,另一方面al-sn共晶体没有分割基体,使合金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采用250℃×7h处理工艺可以得到较高硬度,是因为该合金含cu量较少,金属模冷却速度快,在铸造冷却过程中,已保证cu熔入固溶体,起到了淬火作用。通过自然时效提高了硬度,也证明了这一点。
250℃×7h空冷工艺比515℃×6h水冷+180℃×8h空冷工艺的抗拉强度提高47%。
250℃×7h空冷工艺温度稍高于al-sn共晶体的熔点,是为了在不使共晶体过烧的前提下,通过较短的保温时间得到al-sn共晶体的断网状分布。
在工艺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小批量试生产,经硬度、金相检查和试验台做产品出厂试验,均全部合格。


未来机床企业的两大竞争力:行业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力
QFII二季度末大举增仓 坚持投机械设备偏爱钢铁
我国紧固件因为产品结构不合理与世界水平存在差距
未来国内五金市场动荡,企业应重视技术投入
使用螺杆机油的方法
订立数量条款要点
福建口岸钢材出口增幅大幅回落
七丰精工科技、浙江国检跻身省级紧固件高新技术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