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恕:高铁装备产业的机械化水平受到国内技术制约

发布时间:2024-06-05 点击:148
近几年高铁装备产业备受重视,令其走出国门的意图特别明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产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概念: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高铁、核电是中国制造出口海外的两张王牌。
中国高铁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但是在走出国门和坚持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王梦恕认为,问题是在施工过程中,高铁装备产业的机械化水平与核心部件还是严重依赖国外,“核心部件现在还是生产不了。像最简单的,我们现在铁路施工的,主要很多隧道都要穿过岩石,长的隧道很多,整个一条高铁的线路,能占50%以上,所以快速施工的条件之一是提供像钻爆法施工的机器,国外的机器每台一千多万,现在正在研制五百万一台这样的,但是这个核心部分,像凿岩机这部分,现在我们国内还是,各方面还不行,买国外的阿塔阿斯的,阿塔阿斯的太贵,就买其他的欧洲一些芬兰这些国家的,现在这个还是一个问题,这些都制约我们的发展。”
王梦恕认为,目前中央企业约束比较大,但在陆续在放开手脚,“如果有一半有私人企业进来,那他的手续简单多了,说干就干了,现在就是在立项、研究等过程很男突破习惯势力和规定。但是这个方面已经知道,已经看到了差距,也陆续在推进”,王梦恕说。
同时王梦恕指出,目前国家铁路建设总额一般在每年6000亿左右,可以建成2000公里的铁路。单在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将近600多万的农民工,但如果采用机械化可能起码减一半人工,甚至减三分之二,所以现在这是一个影响机械化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源。“现在我们出口的设备都是水平很差的,要说跟人比那差外国人一大截,尤其是跟德国。但是从分配上都要通盘考虑,现在体制是很关键的。”


五金行业局面混乱 五金企业带来机遇
职场中不应有的十大缺陷
二季度钢铁需求料改善
采用非固定价格条款进应注意的问题
不锈钢七大检查方法
机床数控系统的配置和功能选择系统
飞机各个部件竟然是靠铆钉,焊接啥的都靠边站!
澳大利亚对原产于中国的铝制车轮作出反倾销快速复审终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