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能否赶超“中国制造”?

发布时间:2024-05-23 点击:117
2002年以前,由于基础薄弱、劳动力职业技能偏低、投资不足,加上政策导向等原因,印度的制造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但近几年来,这一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印度政府开始强力推动制造业发展。因为该国政府认识到,单纯依靠发展软件等高科技产业,除了产生一批精英富豪外,并不能解决印度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就业问题,大部分人并不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2004年,印度政府成立“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随后又出台《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也仿照中国经验,设立了300多个经济特区。通过政府大力推动,近两年来印度制造业突飞猛进,今年2月创下12.3%的增长纪录,推动该国第二季度经济实现8.9%高增长。
印度制造业表现抢眼,这使很多人开始关注印度制造业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问题。欧洲最大的it业咨询公司凯捷发布报告认为,发达国家对于把越来越多制造业转移到印度已表现出强烈兴趣,“印度制造”将在今后5年内成为下一个全球经济奇迹,并挑战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
同中国相比,印度在发展制造业上有自己的优势。一般认为,跨国公司在某国设厂主要考虑当地劳动力和市场优势。由于中国的人口政策,据有关预计,到2014年,印度20-24岁的年轻劳动力将超过中国,到2020年,印度将拥有1.16亿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而同期中国只拥有9400万。劳动力短缺势必造成劳动力价格上涨。
除了劳动力年轻优势外,印度还具有在工程和英语技能方面的大批人才。同时,印度制造业也注重自有品牌,从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总额来讲,中国几乎是印度的8倍,但印度的平均价格则是中国的2倍。
当然,印度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障碍。基础设施薄弱状况近年来虽有改善,但进展仍慢。电力供应仍然不足,公司通常需要自行发电,港口拥挤不堪,运输经常中断。在信息产业中心班加罗尔,泥土道路甚至普遍存在。而在道路、港口、电力和其他骨干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则表现出了强大优势。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外,印度还面临职业培训匮乏、劳工法规苛刻、国家和地方规章制度不统一、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但是,随着这些障碍的不断缓解和克服,印度制造业必将表现出更强劲的发展势头。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来自印度的竞争已不可避免。由此,中国有必要重视来自这个与我们有着同样人口压力、同样为发展中国家、同样已将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的国家的竞争。


机械行业:危机中前进,逆境中发展
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乍暖还寒
岔蕊 道岔岔蕊介绍
小而专,专而尖|海盐县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精细化发展
机械减速机装置起到了什么作用
巴西将与美国合作以避免美国对进口钢材的额外关税
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图文)
表面热处理硬度检验方法介绍